以“数”赋能,以“数”制胜。
(资料图)
从台风“杜苏芮”“卡努”的气象跟踪到近期德州平原地震灾情无人机巡查,再到之前山东“对症下药”向噪声污染“城市病”开刀……借助“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时下数字强省建设正深刻影响着山东人民的生产生活。
在当前社会各界大兴调查研究,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的关键节点,7月25日,以“共建数字强省 共享智慧山东”为主题的“2023山东数字强省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作为宣传月的重要组成部分,8月7日至9日,数字强省建设融媒体之旅走进威海、日照等市,深入基层一线,走到群众身边,倾听群众声音。
两地“智慧之路”进行如何?数字又在城市发展、产业变革、人民生活中扮演着怎样角色?这次威海、日照之行,既是一次解密之旅,更是回应群众关切问题的契机,并以此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数字强省建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加速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
精致威海背后的“智慧”
“这个6012349便民服务平台真是对我们老年人关怀备至,咱们这个平台是24小时不停,家里出现什么事情,只要打个电话,马上解决”,现年74岁的环翠区古岭社区居民侯维杰提及6012349便民服务直呼暖心。
威海市是我省老龄化程度比较重的城市,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让老年人有个美好的晚年,这考验着威海智慧。
“6012349”的出现让这一难题有了解决的办法。该平台利用威海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信息与全市居家、社区和机构老年人数据动态更新比对,实现对老年人的年龄分层、居住状况、子女情况、养老服务需求等数据多维度的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在此基础上,威海市通过一条服务热线、一个指挥平台、一批加盟企业、一套管理机制有机结合的方式,整合全市各类便民服务资源,“一站式”提供生活服务类、生活咨询类、紧急救助和政府购买服务四大类二百余项服务,将专业养老机构服务送进居民家中。
与之配套的是,威海市为全市满足补贴条件的老年人免费发放带有一键呼叫功能的6012349定制手机,居民只需拨打“6012349”,便可在家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智慧养老以及便民服务。
如今威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侯大娘一样,享受到智慧养老带来的各种便捷,“他们不只是上门服务,逢年过节还会电话问候。家里有点什么小问题,我们也都找他们”,一句话道出了这种智慧的“夕阳美好”。
在威海,“智慧”的魅力不止展现在养老。近年来,威海以“精致城市”为靶向,突出智慧引领发展不断深化城市内涵,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
以威海经开区为例,其瞄准现代化城市治理方向,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聚力打造“城市大脑”,聚焦矛盾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不断拓展“智慧+”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经开区韩乐坊商圈的真利味脊骨火锅店正是经开区智慧燃气建设的受益者之一。
“印象最深刻的是之前燃气发生了一次泄露,手机收到了短信提醒,我马上给店里打电话但是店员说没有泄露,后来我去店里亲自查看,发现是我们燃气阀门忘关了,经过这次事件,我们感知到它的好,带给我们极大安全感”,火锅店主宋国辉说。
不止是韩乐坊商圈商户,威海经开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城市智慧管理中心)副主任徐翔进一步补充道,“作为经开区人流量较高的夜市,借助智慧管理平台,我们能实时跟踪韩乐坊的客流量情况,短时间超过承载量,我们会及时干预,给游客们提供一个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
声名远播的威海荣成不止是天鹅的乐园,“信用+智慧”正让这里成为人民的幸福家园。
2012年起,荣成市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为加快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共享,建设和谐基层干群关系,当地通过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并与社会信用、“爱山东”等多个平台融合互通,实现对全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统筹协调、整体设计、监督考核、经验推广及表彰激励的“全市一张网”管理。
截至目前,云平台已注册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500余支,注册志愿者超过20万人,每月开展活动6000多场次,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突破20万场次,有力推动信用体系的深入,推动更多的人参与文明实践中。
作为一座城市的“里子”,城市管廊建设让城市更有“面子”。2016年4月,威海市入选国家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由此拉开了威海市综合管廊智慧建设。
管廊的智慧化建设到底有何妙用呢?“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时间、人力效率的提升,以前巡检工人需要每天巡检一次,现在是一周一次,他们手持终端搭载的‘智慧管廊’APP对管廊进行巡检,与监控平台实时互动,廊内画面以直播形式在监控大屏得以呈现”,威海市滨海新城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管廊运维经理窦汝锋表示。
不仅如此,威海地下综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通过打造一体化运管平台、构建一体化指挥体系、开展个性化数据分析、实现一体化智能管控,有力破除了“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难题,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城市用地,美化城市环境,为城市精细化管理“走在前”做出了“智慧”贡献。
威海的数智之路可以明显感知到“以用为大”,实际这也是山东加力数字强省建设以来带来的直观感受,在前期打通了数据“烟囱”、汇聚各类信息后,“用”的功能显现,随着智慧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城市更聪明、更智慧已水到渠成。
阳光海岸的“智慧活力”
悠长的海岸线、海天一色的壮阔景象,东夷小镇、山海天……让人们忍不住要悠游日照,探寻山川、大海与田园,领略“阳光海岸 活力日照”的万种风情。
当数智汇聚在黄海之滨,日照又会呈现怎样的一副活力呢?
过去很难想象,社区只有几名工作者的情况下,能把5个居民小区以及周边景点景区、运动场馆管理得井井有条,没有物业烦恼、没有高空抛物、居民办事就近在社区……
这种想象却在日照秦楼街道阳光海岸社区早已实现,其背后正是智慧社区建设带来的助力。
阳光海岸社区党总支书记郑中媛介绍道,社区依托日照市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对辖区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多维度数据资源进行汇聚管理,打造了“15分钟生活圈”、政策找人、智能填表、旅游管理等一系列亮点应用场景,并与城市管理、无证明办事等系统对接,实现社区管理精细化、治理智慧化、服务精准化、工作数字化。
“这些特色化应用大大节省了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时间、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数字日照项目负责人郭明金以物业为例表示,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通过为物业公司提供物业服务管理软件,居民可以实现在线缴费、报修、访客预约管理等功能,“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了社区降本增效,极大提高了社区居民满意度”。
让群众生活更有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正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施力方向,随着一个个场景的汇聚,日照智慧之路越走越宽。
“我们以国办助残5件事集成办为基础,将残联相关全部事集合成一件事”,日照市残联“阳光助残一件事”工程师辛政谕表示,群众在场景中可以做到政策全查询,业务全照办,部分业务实现静默办理。
以“阳光助残一件事”为代表,类似的智慧应用场景在日照还有300余个。而从碎片化治理变为整体性治理,让城市更善感知、更会思考、更有温度,这有赖于一个日照打造的“城市大脑”。
自2021年6月,日照城市大脑整体发布上线以来,城市大脑的数据中台将所有部门的数据库打通,通过业务中台,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的处理及监管。
目前,日照城市大脑已接入全市155个系统、38家部门一级城市体征163个、二级城市体征1372个,归集数据超80亿条。依靠城市大脑,日照已实现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全城、一端惠全城,政务服务从“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从“能办”向“好办”转变。
当然,城市大脑建设不单纯是技术问题,更是一场自我革命,行政服务管理由“单兵作战”变“多跨协同”,对此,日照市大数据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田金光表示:“自我革命的过程是很难的,但是近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推进数字日照建设,老百姓‘生活在日照就是幸福’的感受越来越真切”。
也正是在这种发展思路下,“数字”舞动、“智慧”闪耀正渗透到日照市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日照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融入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空编码等新技术的智慧设备管理平台,全面推进流程化、无人化、智能化改造,自主研发“新一代大宗干散货全域智慧绿色管控系统”,于2021年10月正式运营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同步开展5G+无人集卡项目。
相比过去,码头投产以来综合效率提升15%,单线最高作业效率超40自然箱/小时,可节省人力成本86%,每年新增作业量45万标箱,极大推动了码头管理智能化和服务智慧化的进程。
对于如今的日照港,港口工作人员有个形象的比喻,过去是世界名著《红与黑》,如今已变成绿与蓝。
日照是我国高纬度地区的优质茶产区,近年来,为提高“日照绿茶”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日照市在茶叶主产地岚山农高区打造了日照绿茶产业大数据平台。
“该平台利用茶园环境监测数据和茶园语音广播系统,聘请专家开展茶园生产管理线上指导,每天播放农业科技知识,不仅实现了科技服务到田间地头,也推进了茶园生产标准化,有效提高了茶叶品质”,日照岚山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信息科科长戴金表示。
通过日照绿茶产业大数据平台对茶园、市场、加工车间全过程监控,岚山农高区实现了从茶园管理、鲜叶采收、茶叶加工、包装销售的全过程智能化、可视化监控管理,真正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溯源管理。
作为受益者,日照茶仓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会会表示借助该平台提供的数据助力,不仅方便了茶园的日常管理记录,也极大简化了后期与茶农交易时的流程。
如何去彰显“阳光海岸 活力日照”的魅力?与“智慧”同行的可感知、会思考、助决策、有温度日照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高质量插上“数字翅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山东正以“数”致胜,用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迭代升级“城市大脑”,深化城市的智慧含量,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再上新台阶。
这次深入威海、日照之行能够感受到智慧城市、数据赋能、智慧应用场景建设给两所城市带来的澎湃动能,在数字强省建设越发深入的当下,她们还会有更多的成果展现。
今年,山东把数字强省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
其后,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数字强省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明确五大类46项措施,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数字强省、智慧山东建设。
换言之,在前期成果显现的基础上,山东数字强省建设不仅没有丝毫松懈,反而继续加力。
一方面是,山东已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深水区,发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的数字经济已成为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
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9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在数字生态领域,山东“数实融合”加速发展,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第一,去年大数据产业业务收入超过1600亿元,占全国比重达1/8;且随着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的推进,数字经济在山东的发展一片坦途。
另一方面,数字强省、智慧山东建设带来的是有别于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近些年,山东民众受益于类似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等建设,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以正在全域打造的“无证明之省”为例,山东通过证照证明电子化和数据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全面推进“减证便民便企”向“无证利民利企”的升级转变。
目前,山东全省推行直接取消和告知承诺事项1098项,使用电子证照6.1亿余次,开展数据共享290亿余次,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和常见社会生活场景基本实现“无证明”,自2019年起,累计减少证明材料2955万份,减少的是一份份证明材料,增加的是一项项民生福祉。
尤其是山东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中国战略,建设数字强省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分级分类全域推进,加快构建“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山东半岛新型智慧城市群协同发展格局,前文提及的威海、日照等市的例子正印证此。
也正是基于不懈耕耘,近些年,“国家数据直达基层”“数据资源目录治理”等多项试点工作落户山东。
目前,全省累计开展数据共享440亿余次,承接国家数据272项,使用国家数据97.8亿余次,打造大数据创新应用场景2000余个,公共数据“开放数林”指数位居全国第1,10个设区市位居全国前20名。
作为数字强省建设的重要成果,“爱山东”APP已迭代至4.0版本——1.0版本初步实现重点政务服务掌上办;2.0版本基本覆盖生产生活、教育医疗等常用领域服务;3.0版本智能化效果初显,企业群众办事更轻松;4.0版本新增“鲁通码”功能,覆盖办事、出行、医疗等多类场景且水、电、暖、燃、社保费、话费、违章罚款等类型缴费均可通过App办理……目前,“爱山东”APP注册用户数量已突破1亿,日活数峰值超过800万。
“爱山东”APP功能不断迭代升级,正是山东持续塑造数字经济领域新优势、助力人民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数据上的进步,显而易见;行动上的改变,正润物有声。
如今,不止是各地大数据局、工信局等政府部门,企业、民众也纷纷涌入数字强省建设当中,提速智慧山东建设。
在威海乳山,基层无证明“三个实”推动数据直达基层,“多水合一”制度构建“一件事”服务新场景;在日照东港区,众多师生走进日照市智慧城市科普体验中心参观数字强市成果,体验智慧城市魅力;山东数字经济“百城牵手万项”活动将推动万余个数字经济项目在全省136个县(市、区)落地,众多数字经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葳蕤生长……
“让群众生活更智慧、更美好”,已在山东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翅膀”的基础上越走越近,同时,“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也给山东数字强省、智慧山东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围绕公共视频应用、数据开放应用、社会数据融合应用等多个领域,山东将持续深化大数据创新应用,加大典型应用场景复制推广力度”,对此,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孙起生表示,“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奏响数字强省建设的时代强音”。
(凤凰网山东 刘培省)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