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 > 正文

世界实时:“待新”的老城厢里,迎来一支“城市更新”勘探小队

发布日期:2023-06-12 14:04:02 来源:上海黄浦 分享

行走在老西门这方土地上,你能真切地感受到蕴含民俗、民情、民风的“上海味道”。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的加速推进,老西门也在呈现新风貌。在新一轮发展的进程中,如何维持老城厢旧改转型期的“体面”与“创意”? 如何在新旧更替中保留文化的厚重与温度感?如何将现代化的科技应用于老城厢的城市更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老西门街道用一场“我在老城厢‘修’建筑城市更新创意赛”带来更多可能。日前,迎勋北路——龙门邨区域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由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集团) 有限公司、上海远筑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专业人员和敬业初级中学、向明初级中学的学生们组成的“城市更新”勘探小队,在专注上海本土历史文化研究的博主“行者小墨墨”的带领下,一场城市“考古”之路正式开启,试图探寻老城厢焕新之道。

“我们集合的地方是蓬莱路,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筑,因民国时代上海县衙和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设在此地而闻名。”行者小墨墨告诉大家,“蓬莱”二字之得名,源于蓬莱路凝和路原有蓬莱道院,虽然道院已经消失,但“蓬莱”的名字流传甚广,不只蓬莱路,上海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还有“蓬莱区”,后并入南市区。如今,南市区也变为历史名词,蓬莱区更鲜有人提,但蓬莱路和蓬莱公园的存在,依旧会让人想起当年历史。

行至龙门邨,西班牙式、苏格兰式、古典巴洛克式以及中国的民居式样的石库门等风格各异的建筑,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行者小墨墨解释说,这里得名于旧时的“龙门书院”,也就是上海中学的前身,1935年,学校迁走后,这里被当时的地产公司分开出售,买受人都按照自己的喜好设计建筑,因此被称作“微缩的万国居民楼”。

这场“微旅行”,不仅让参赛者对老城厢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其规划未来焕新中,如关于如何留住乡愁有了更多创意和想法。

BIU远筑创元商业板块负责人陆姿名表示,在老西门街道的支持下,我们与向明初中的师生共同探索文庙地块的未来发展,凝聚团员青年力量助力城市更新,引领元宇宙科技创新与最新技术趋势,结合融入商业空间,为这一具有历史文化的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委员田一杉表示,可以亲临社区投入到如此有历史意义的历史建筑与风貌街区更新项目中非常荣幸,希望这次可以与优秀的小伙伴们相互进取,共同成长,为我们文庙街区更新添砖加瓦。

来自见山设计的青年建筑设计师赵晓世坦言,作为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的践行者,我们一直坚持让不同年龄层的人,特别是孩子参与到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来,相信他们的创意碰撞,定能为文庙历史风貌街区的更新设计带来不一样的风景。

敬业中学的参赛学生亲手触摸斑驳的砖墙、坑洼的石路,完成了“穿越历史”的“对话”。大家纷纷表示,这里是很多同学长大的地方,希望能够留住一些街巷原貌和市井生活烟火气。“童年的记忆,值得留下来。”

今年5月,2023年我在老城厢“修”建筑城市更新创意赛正式启动。此次活动主要围绕“文庙区域”和“龙门邨”区域的四条成片二级旧里路线,集聚了一批来自7所专业城市建筑规划单位与13所黄浦区学校的专家与同学们,分为幼儿组和“产-学-研”专业组两类,为梦花街、文庙路、蓬莱路、迎勋北路的城市更新建言献策。

老西门街道方面表示,城市更新不仅是功能和空间的焕新,更是文脉的延续和内涵的创新,可以说,城市文脉是城市更新中需要挖掘的一个“金矿”。此次街道特意组织了专业机构和学生们,共同勘探命题的街区,希望他们通过对区域历史及现代业态的了解,对城市更新的意义和创意,有更深的理解和创造,为建设创新驱动、产业引领、文化荟萃、繁华灵动的“‘厢’犹新生”出谋划策。

记者 / 范煜昊  邵林峰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JOIN US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