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孤独症日,主题是“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
(资料图)
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孤独症患病率约为1%。
孤独症无法根治、致残率高,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负担。但有研究表明,若能通过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著改善孤独症患儿的不良预后。
就诊患儿年龄越来越小
在温医大附属康宁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开出后的这几年,该中心主任、心理治疗师王文霞明显感觉就诊的孤独症患儿的年龄越来越小。“过去较多集中在小学低段的孩子,现在幼儿园的,甚至学龄前儿童都不少见。”
1岁8个月的小宝(化名)是王文霞前段时间接诊的一名患儿,目前正在进行康复治疗。与一般孩子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比较警觉、紧张不同,小宝甚至都没看王文霞一眼,便直接跑到诊室里的玩具台前,玩起了上面的玩具。但似乎这些东西没有引起她的兴趣,她便开始来回跑动,有时候会停下来盯着窗外看。
小宝的妈妈说,都快2周岁了,小宝还不会开口说话,也几乎不笑,平时怎么逗她,她都不笑。有的孩子一看见爸妈去上班,就会哭闹不止,但小宝不会,爸妈的离开并没给小宝带来什么困扰。妈妈以为是因为小宝不怎么出门的关系,便给她报了早教班。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眼看着其他孩子都有进步,而小宝跟之前一样,仍然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对于老师的引导也好像没听到一样,只管玩自己的,哪怕是妈妈手把手地带着小宝做,她也很难跟随,总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她,让她时不时地在教室里跑动。小宝平时不怎么理人,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拉着家里人,家里人则根据当时的情形猜测小宝的意图。为此,家里人也带小宝做了一些检查,比如听力,但也没查出什么问题。
在王文霞与家长沟通时,小宝没有丝毫被吸引,她只是不停的跑来跑去看诊间的灯光、电脑、桌子等。经过一系列评估,小宝被确诊为孤独症。事实上,孤独症的表现多种多样,可不仅仅是不主动说话、不合群等。每名患儿的表现都极具个性化。
一岁便可出现明显症状
“在治疗上,医学界对孤独症这个疾病的了解还非常有限,虽然在目前的研究中,尚没有‘治愈’核心症状的特效药。但通过及时、正确的行为康复教育,许多孤独症儿童能够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王文霞因此特别强调了早期发现孤独症的重要性。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提出了“五不”早期识别方法。
1.不(少)看:指目光接触异常,孤独症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2.不(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孤独症表现之一。共同注意是幼儿早期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
3.不(少)指: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孤独症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地指向、手势比划等;
4.不(少)语:多数孤独症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家长最多关注的也往往是儿童语言问题;
5.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孤独症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长时间不间断地盯着电风扇、转动的轮子看等。
王文霞提醒,若孩子出现以上表现或征兆,需要及时就医,做进一步筛查与诊断,以便能够尽早发现孤独症。
家长要调整好自我情绪
为破解孤独症儿童家庭所面临的困境难题,更好开展帮扶工作,2020年7月,市残联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样孤独症儿童家庭开展《温州地区孤独症群体现状》调研。在对30组孤独症家庭访谈调查时发现,家庭成员表示曾感到无助与焦虑,其中10组家庭表示曾因孩子康复与养育问题导致夫妻不和,有5名家长表示自己曾因孩子患孤独症而无法接受现实,深陷抑郁情绪被迫介入药物治疗。
“多项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母亲比其他发育障碍儿童的母亲抑郁程度更高。临床上,也经常能碰到几近崩溃的家长。”王文霞说,因为目前人们对孤独症的认识仍存在误区,因此患儿家长不仅要承受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还要承受来自社会、舆论等多方面的压力。
家长首先要了解孤独症不是因为教育方式或亲子关系造成的,因此不需要过于自责。
其次,不要回避、不要耽误诊断、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只是学得慢”,一旦发现低龄孩子存在可疑表现,一定要及时就医,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早诊断、早干预。
最后,家长要正确处理自身情绪。在孤独症患儿的治疗中,排在首位的是教育引导干预,其中家庭干预是最重要的,家长的坚持其实也是孩子的希望。在此过程中如果家长出现心理情绪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寻求疏导。
同时,王文霞也呼吁社会要给予孤独症儿童家庭更多支持,而非隔离和排斥。“当我们身边出现了这样一个孩子时,应平等地对待他们,给予更多的包容和支持。如果他们出现了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我们要理解他们,可以温柔地引导,可以主动邀请他们加入一些简单的活动,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善意。”
原标题:一岁多的她总是坐不下来
孤独症表现多样,早诊断、早干预才能改善患儿预后
记者:胡宁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